上篇《循环再用一次体会——修理iphone4》讲述的是自己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其中也反映了一个由来已久,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子产品使用者,如果拿这个产品到一个自认为可以去的修理机构,小到一个个体户,大到一个制造者建立或授权的修理点,结果会怎样?
第一,修理者对这样的缺陷故障会收费吗?该如何定义收费项目和名目?
第二,使用者对这样的收费,会自愿支付吗?
先看看,这样的缺陷故障是什么?
因为,普普通通一个使用者,只要发现不一致现象,就认为产品有故障了,本能第一反应就是要找人修理。找谁?本能第一反应就是找熟人。不行了,就不得不找信得过的修理者。
比如这个iPhone4,使用者自身也在分析和修理。首先是自问刚才还没有的啊?然后就试着用棉布手绢擦拭。不行了,就问身边的人。在现场大家都没辙儿,说:找制造者的修理机构吧。假设我不会修理,回到家,摆弄摆弄,肯定故障依旧。只能等第二天拿到制造者的修理机构去了。
好彩,遇到我了,多少懂一点,很快找到原因,不是原产品自身的缺陷,是其外围辅件的质量不合格之缺陷,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教会使用者原因何在和排除的方法,要么另外买一个复合适用性辅件,或者不再用这辅件了。
这样一个不用任何工具仪器、材料,仅凭修理机构的知识、经验就修理好了一个产品(实际这个产品一点儿没动)。消耗的就是修理者的时间和脑力,提供了对使用的培训和使用指导
所以就是服务项目,名目就是培训,培训使用者合格使用制造者的产品。
接下来,就是使用者会自愿付费吗?强调自愿,就是修理者明明白白告知,使用者心服口服。
大家怎么看?欢迎交流探讨,谋求解决之道,以促进实行循环再用,促成循环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