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减排=减人?

新建窗口全屏浏览

2021-04-23 21:03

‎减排目标及措施

 


(百度搜索图片)

 

2020年, 国家规划制定了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

中国如何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网上查阅,实现2060碳中和的主要路径和面临主要障碍如下(斜体字),“产供销”三位一体(产业、能源供应、终端消费)。

首先,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要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要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来取代那些传统的能耗高、附加值低的产业和产品。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

第二,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费。清洁低碳的能源结构,既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部门,要用电力取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直接燃烧和利用,而且要主要靠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在终端大量用电取代化石能源的消费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有助于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我们要用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深度电气化的应用来推进低碳化的进程,从整体上实现能源和经济的低碳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部门都需要突破一些深度脱碳技术。例如,交通领域要发展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在工业部门加强电气化的同时,部分难减排的部门比如炼钢、水泥、化工、石化等,需要发展革命性的技术,比如用氢取代焦炭实现零碳炼钢,用氢作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等。

另外,电力系统在大比例可再生能源上网情况下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一方面要发展智慧电网,另一方面要增大储能和调峰功能,比如发展化学储能、抽水蓄能以及核能等。当然,我们还要发展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CCS)技术和二氧化碳的直接去除等技术,还要推进碳市场建设以及碳价机制的发展等。中国是一个大国,每个地方的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的差异都很大,不可能依靠一种技术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这些前沿技术都要研发。

可以说“产供销”三位一体的应对战略,涉及了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互相制约,战术复杂,能否实现?可行性真的是可圈可点。总之,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人类消费越多,耗费自然资源越多,除非人人做到自律节制,可以减轻自然资源的消耗,但终归会消耗一尽,除非人类发现新的可消耗资源。

 就说水电、光电、风电有自然不断可循环供应,终端电力消费看得见的是既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但前端看不见的对自然资源消耗随着消费增大而有增无减,如发电、储能、传输的设备设施制造都还是要炼钢炼铁等环节而产生碳排放和消耗物质,产量越大,排放越大。

归根结底,就是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唯有减人,自然减排。

 

如何减人?

今日新闻关于五一报复性出游,百度搜索截图:


(百度搜索截图)

减人,这是个难解的话题,就别说实施了,更是个神秘的话题。

本来也没打算说,毕竟减人减谁?从情考虑,没有理由。可是不断看到有关人口数量的话题和科学家关于人类未来的趋势分析,觉得减人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界生态平衡机制的规律性,而且正在进行时,不以人类自我意识为转移,冥冥之中所谓是天意。所以,就谈谈想法看法。因为在减人,前面关于如何减排的复杂性做法和重重困难,都不是问题了,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符合自然规律或说自然法则。

看中国, 网上说,专家言,目前(2020年)我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是30岁以上的群体,如此算来,这个数量就是7亿。按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72岁来算,那么到达2060年的时候,这7亿中的人将会面对死亡。

还说, 按现在1.22的生育率来计算,如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到2060年80后、90后、00后出生的人口大约在4到5亿人左右。

而事实上,如果有战争瘟疫,或人口生育观念改变,都有可能对死亡人口和出生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据说,人类将成为“濒危物种”?专家:2045年男性或将“绝精”。

由此推论,以上死亡数量规模不会减小,而出生数量规模只会减小,所以一增一降,以现在14亿推算,到206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在7亿到12亿之间。不乐观的估计趋于7亿左右规模的概率更大,不排出还看不见止于7亿的兆头。

人口数量少了一半,这要减少多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啊!制造规模大幅减小,最终反映出的结果不就是减排!

所以,减排=减人。

人类要减排,必须接受的是自然减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效益的维系,还要增长?所以机器人来了。

未来话题,机器人会完全取代智人吗? 

 

【参考】

习近平: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2021-04-22 20:49:46 来源:新华社微博

何建坤:中国能够,而且必须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2020-12-26 21:55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胡文娟

人类将成为“濒危物种”?专家:2045年男性或将“绝精”》红星新闻 发布时间: 03-29 21:31 成都商报社


2021年4月28日

FT中文网2021年4月28日上午报道: 中国将报告1949年以来首次人口下降

知情人士称,已于去年12月完成、但尚未发布结果的最新中国人口普查将报告全国总人口不到14亿。这可能带来各种后果。

 

2021年6月2日

FT中文网报道:中国经济复苏导致制造业电力短缺

中国经济复苏强劲,华南制造业和工业中心出现电力短缺。面对碳排放目标,地方政府不愿扩大对燃煤发电的依赖,不得不实施限电。

高温天气和对用煤的担忧加剧了电力短缺,部分工厂至被要求每周停产一至三天。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难解甚至无解的矛盾。

 

2021年6月2日

人民日报视频报道:我国已超额完成2020年碳减排目标

央视网快看微博 2021-06-05 07:14

 

2021年6月7日

FT中文网报道:全球投资者施压亚洲大型发电企业减排

根据一项新的气候变化问题参与计划,摩根大通、富达等全球投资机构将要求亚洲5家污染最严重的发电企业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2021年6月18日星期五

FT中文网报道:联合国气候预热会议未就气候融资取得进展

2021年6月18日 19:33 英国《金融时报》 何丽 伦敦报道

富裕国家似乎没有完成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11月的COP26势必就达成气候融资新目标面临一系列艰难讨论。

气候融资方面的紧张可能会使今年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偏离正轨。此前几周的联合国(UN)预热谈判没有就如何推进《巴黎气候协定》核心原则达成多少共识。

这一悲观结论加深了人们对阻止全球变暖进程的失望,此前七国集团(G7)领导人康沃尔峰会未能为新的气候融资制定出具体计划。

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

FT中文网报道:默克尔之后,德国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2021年6月21日 00:24 朱利安•韦滕格尔 为环境网站“中外对话”撰稿

韦滕格尔:默克尔可以为更进取的德国气候政策定下基调。德国的合作伙伴可以确信的是,无论谁当选,新一届德国领导人都会更加高举绿色旗帜。

在德国,摆脱化石燃料的同时不依赖核能的转型被称为“能源转型”(Energiewende)。

英国已经明确将G7定位为确保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的驱动力量。各国领导人正逐渐将温控目标锚定在1.5摄氏度的,而非《巴黎协定》中设定的2摄氏度目标,这是因为科学家称后者带来的气候影响会严重许多。

2021年6月29日星期二
  FT中文网报道:上海:中国一线城市碳达峰样本
  石毅:中国多地开始为早于2030年实现碳排达峰制订时间表。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的达峰路经具有标杆意义。

图文达意,中国的城市楼林密布是碳达峰的路径和目标吗?

2021年7月17日星期三

FT中文网报道:如何“人道”地杀死一只大龙虾?

海沃德:其他生物的痛苦问题与其说是科学问题,不如说是道德和哲学问题。我们无从知道龙虾被以各种方法杀死时有多痛苦。

文章最后说:  

此文借龙虾说事。最后一句:要找到答案——如果有的话——我们需要研究的不是龙虾,而是我们自己。

我看是的,藏传佛教一理念:人要会生也要会死。正如文章所说:与其说是科学问题,不如说是道德和哲学问题。

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

FT中文网报道:美气候特使克里:中国必须在2030年前削减排放

更新于2021年7月21日 16:05 英国《金融时报》 何丽 伦敦报道

克里在一场措辞严厉的演讲中表示,世界未能兑现其气候承诺,并呼吁所有主要经济体在2030年前开始减排。

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警告称,如果地球要避免陷入气候“紊乱”,中国必须在2030年前削减排放。他在一番措辞严厉的评价中表示,世界未能兑现其气候承诺。

在周二于伦敦邱园(Kew Gardens)发表的政策演讲中,克里特别提到了中国,并称除非全球最大排放国改变其目标,否则世界“不可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2021年9月22日星期三

FT中文网报道:中国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更新于2021年9月22日 11:25 英国《金融时报》 卡米拉•霍奇森

习近平在本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的举措被誉为意义重大,但专家强调,中国也需要逐步淘汰煤炭在国内的使用。

其实,中国很难,只能一步一步了,就看还有没有时间了?

2021年9月29日星期三

FT中文网报道:我们必须停止妖魔化化石燃料

更新于2021年9月29日 12:43 MoneyWeek总编辑 梅里恩•萨默塞特•韦布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文章提要:

韦布:围绕可再生能源的工程挑战意味着,在等待绿色转型的同时,我们需要现实一些——正视我们将长期离不开化石燃料的事实。

上周早些时候,英国在线超市Ocado告诉顾客,其冰淇淋配送“能力有限”。为什么呢?因为天然气价格飙升了。这已导致英国两家大型工业化肥厂关门,天然气是制备氨的原料,而氨是用来制造化肥的。由于二氧化碳要从氨的制备中捕获,这也打击了英国的二氧化碳供应,从而导致了干冰供应的减少,超市要用干冰来冷却货车上的食物。所以就没有冰淇淋喽。

一直认为除非冶金和设备制造工业可以完全使用光伏电、风电等,不用化石燃料的电才成为可能。更别说还有更多领域离不开化石燃料。

看看,英国这样发达且人口不多的国家都不能不用化石燃料,所以说白了,人类的减排是个伪命题。除非减人。

2021年10月8日星期五

FT中文网报道:中国要求煤矿提高产量以应对能源危机

更新于2021年10月8日 16:15 英国《金融时报》 白艾德 釜山 , 康河信 香港报道

为维持工厂继续运转,中国已下令煤矿企业紧急增产,而这可能破坏中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承诺。

2022年2月14日星期一

FT中文网报道:《英国大学养老基金设定“中转站”排放目标

英国资产规模最大的私人养老基金、价值820亿英镑的“大学养老计划”准备为新的脱碳战略投资5亿英镑。

看看,老人与减排有关系吧?从教育入手?有意思。

2022年8月23日星期二

FT中文网报道:《福特裁员3000人以迎接电动汽车新时代》,更新于2022年8月23日 10:54 克莱尔•布希

福特高管们称,集团的成本结构“缺乏竞争力”,将在美国、加拿大和印度进行裁员。

制造电动汽车不需要人吗?看来,真是减排=减人。

 

2023年1月17日星期二

今天看到三篇新闻报道中国人口自2022年开始减少了。

FT中文网报道:《哪些股票将受益于孤独经济?

更新于2023年1月17日 06:00 利奥•刘易斯

随着中国接近人口萎缩的临界点,投资者开始思考老龄化亚洲市场的未来。未来几周,中国可能宣布人们担忧已久的人口拐点——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始人口负增长的时刻——已经到来,或者近在咫尺。

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

人民日报客户端 陆娅楠 2023-01-17 10:07

国家统计局: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FT中文网报道:《2022年中国人口总量减少

更新于2023年1月17日 14:19 埃莉诺•奥尔科特,孙昱

中国人口出现了60年来的首次下降,这一历史性转变预计将给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长期影响。

 

2023年2月2日星期四

人民日报报道:《俄罗斯常住人口减少逾55万

央视新闻 2023-02-02 08:47

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2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月1日,俄罗斯国内常住人口(仅计算俄罗斯公民)约为1.46425亿,过去一年减少了约55.5万人。

 

2023年4月4日星期二

FT中文网报道:预期寿命缩短给英国养老金带来意外之财

更新于2023年4月4日 15:51 英国《金融时报》 约瑟芬•昆博
行业数据显示,预期寿命预测的下降可能会降低私营部门固定收益计划的负债,可多达300亿英镑。

 

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

FT中文网报道:意大利出生率降至国家统一以来的最低水平

更新于2023年4月10日 11:04 英国《金融时报》 艾米•卡兹明,克里斯•贾尔斯

新生儿数量下降将加剧人们的担忧,即迅速老龄化的人口将加剧公共财政的压力。

去年,意大利出生的婴儿不到40万,为1861年意大利统一以来的最低水平,突显出在高水平公共债务困扰的意大利经济中,人口动态正在恶化。

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周五表示,2022年意大利仅出生了39.3万名婴儿,比2021年出生的400249名婴儿减少了约1.8%。

 

2023年4月20日星期四

FT中文网报道:细思极恐的通用人工智能

更新于2023年4月20日 18:26 伊恩•霍格思

霍格思:“上帝般的AI”是对通用人工智能的更准确描述。它可能是一种我们无法控制或理解的力量,到了某个阶段,它甚至可能会认为人类多余。

 

开始明说了“人类多余”,如何理解“多”?“余”?不就是要“减人”?不就实现了“减排”?

 

2023年5月23日星期二

如何看待、如何应对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心萍 2023-05-23 07:31

原标题: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①)

个人看法:

高质量意味着高标准,人口质量标准在哪?

高质量对应者低质量,认可低质的该咋办?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也得做,如题,提到日程生来了,咋做?继续关注

 

2023年5月31日星期三

FT中文网报道:业内高管:AI对人类威胁堪比“大流行病和核战争”

人工智能行业350多位高管和研究人员签署的声明称,减轻AI造成灭绝的风险,应该被列为全球优先事项。

更新于2023年5月31日 08:33 英国《金融时报》 克里斯蒂娜•克里德尔 伦敦报道

呵呵,似乎有道理哦?人类为什么永远有瘟疫和战争?

 

2023年6月1日星期四

FT中文网报道:科学家称地球已超过人类安全极限

发布于2023年5月31日 更新于2023年6月1日 11:39 英国《金融时报》 阿特拉克塔•穆尼

由于气温升高、供水系统的扰乱和自然栖息地的破坏等,7个地球系统的边界已被推到其“安全和合理的界限”之外。

一群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由于气温升高、供水系统的扰乱和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已达到边界,地球已超过人类的安全极限。

周三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确定了8个地球系统的边界,包括气候、生物多样性、水、自然生态系统、土地利用以及化肥和气溶胶的影响。

 

2023年6月2日星期五

FT中文网报道:警惕“GPT导致死亡综合征”

桑希尔:就像驾车者盲目听信GPS导航系统可能闹出人命一样,如果我们不小心,未来的研究人员可能会研究“GPT导致死亡综合征”。

更新于2023年6月2日 11:01 约翰•桑希尔

 

2023年6月3日星期六

AI无人机测试中杀死人类操控员?美军否认

环球网 索炎琦 2023-06-03 13:04

 

2023年7月17日星期一

为什么要搞ChatGPT?看法说法就多啦!

从现象,让我想起几十年前在工厂的一件事,一条十几个人操作的全自动化空罐生产线能替代三四百人的手工作业,如果不是出口产品需要而必须开机,国内产品一律使用手工,否则这些工人没活干了,怎么养家糊口?

可见,ChatGPT本质就是减人,减谁?难为在一个情字上。在世的人难减,就从生育做起?

FT中文网报道:ChatGPT横空出世,还需要鼓励生育吗?

更新于2023年7月17日 07:16 冯郁青 为FT中文网撰稿

冯郁青:在AI发展的背景下,拥有大规模的就业人口未见得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AI有可能取代人力,成为未来创新,发展的最大动力。

神秘的是为什么要减人?可以减排?

 

 

 

发表于:

面包板 分类:机器人/AI

思考:减排=减人? 2021-4-25 17:38

  

返回【目录】 【主页